2006年,黎族織錦傳統“紡、染、織、繡”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自此,我市在黎錦的搶救和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并在保護中不斷探索創新技法,讓這套古老的技藝得到了更好的傳承。
黎錦的歷史超過3000年,是黎族文化最重要的標志。在民間,黎錦主要用作筒裙、上衣、頭巾、花帽、花帶、被面,也用作珍貴的工藝品和禮品,有專家把黎錦稱為黎族的“甲骨文”。
東河鎮是我市的一個少數民族鄉鎮,這里聚居有美孚、哈、杞等方言的黎族同胞,并且還傳承傳統的紡、染、織、繡等技藝,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,掌握這一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。2007年8月,為將這一傳統的技藝傳承下去,東河鎮著手籌辦黎錦培訓基地,并于2008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,此后,這里每天都會聚集一些熱愛織錦的黎族婦女前來織錦,她們互相交流,互相學習,年長的能手還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教給年輕一輩,并對黎錦技藝進行了創新。
東河鎮人大副主席 符玉菊:她們現在身上穿的這兩套,都是我們傳統的衣服,然后我們為了創新,為了簡便,而且不難(學,不難織),簡單(織),我們又創新這樣的花紋,那些衣服都是我們創新的(做法)。
創新后的技藝,讓年輕一代更容易接受和掌握,也增強了她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,在東河鎮的許多村莊,媽媽們都在孩子10歲左右就開始教她們織錦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在基地學習織錦的青少年大多是東河中學的學生,她們都認為黎錦色彩斑斕,非常美麗,并且代表黎族的傳統文化,作為黎族人就應該去傳承,讓這一傳統代代相傳。
附件: |
|
主辦單位:東方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地址:東方市東府路市委3號辦公樓 聯系電話:25514262
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25501336 舉報郵箱:wxb25501336@163.con 電子信箱:dongfang@hainan.gov.cn
瓊公網安備 46900702000015號 政府網站識別碼:4690070003 瓊ICP備05000041號